每周猗赏 | 张锦培 绘《牡丹竹石图》 全球速讯
《每周猗赏》专栏由上海古猗园出品,每周一更新一件园藏珍品,旨在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带您共赏猗园珍宝,帮助您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,领略我国不同艺术形态的魅力,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愿这些作品能为您在新的一周带来一些美的享受。
本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画作,欣赏画家笔下的国色牡丹☟
(资料图)
张锦培绘《牡丹竹石图》 横55.5厘米 纵123厘米 上海古猗园藏
作
者
简
介
张锦培,女。江苏南通人,早年与著名书法家、浙江舟山书画院名誉院长徐伯清成为夫妇,曾居住于上海市黄浦区皋兰路27号。擅长国画、西画,上海美专毕业,工中西画,曾任崇安中学校劳美教员。
——选自《民国书画家汇传》
作为吴湖帆再传女弟子及徐伯清夫人,张锦培经常与丈夫徐伯清及海上名家合作画画,多次参加画展及拍卖,其创作的《花鸟成扇》等作品汇编入《铅华黛色 华雅斋藏闺秀书画集》。
张锦培绘《牡丹竹石图》款识
“上海”“张锦培”“牡丹竹石图”“欧阳之印”
作品中留下的“欧阳之印”,在普通人看来或许觉得荒诞,画作乃张锦培创作,为何会出现他人的钤印?但仔细了解后,就会发现这是徐伯清的落款,张画家作为徐先生的夫人,且二人合作画作不在少数,故画作中出现徐伯清先生的篆刻也不足为奇了。
虽然作品未写明由徐伯清与张锦培共同创作,但根据该枚钤印可判断应由夫妇二人合作而成。
画
作
赏
析
清 恽寿平《国香春霁图》绢本设色 纵103厘米 宽51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
此图充分展现了恽寿平没骨花卉的技法特点,纯用色彩直接晕染而成。
画家对所绘对象有极细微的体察,巧妙运用水、粉等技法,将盛开或将要盛开的花朵之姿表现的非常真切和微妙。
整个画面明丽清新,色泽典雅,笔致俊逸,意境幽淡。秦祖永曾评说:“比之天仙化人,不食人间烟火,列为逸品。”
清代 恽寿平《牡丹竹石图》 徐伯清收藏(左)
张锦培绘《牡丹竹石图》 上海古猗园藏(右)
恽寿平的花卉画,以五代(公元907—960年)时徐崇嗣的没骨法为宗。其作画时以写生为基础 ,必对真花极力摹写,力求得其活色生香,力主“惟能极似,才能与花传神。”
注:牡丹花开 摄于上海古猗园
其善于用色渲染 ,点染并用,创造出一种明丽淡雅,如笼薄纱,似沐雨露,赏心悦目的境界,让人心醉。
注:牡丹花开 摄于上海古猗园
在恽寿平的影响下,常州画派被奉为“写生(花鸟)画派”,与“娄东画派”“虞山画派” 并列,成为清代最有影响的画派之一。
注:牡丹花开 摄于上海古猗园
张锦培作品构图与此极为相似,且徐伯清收藏有恽南田所绘《牡丹竹石图》,可推测其夫人创作时极可能参考于该幅作品。
牡丹在竹石间盈盈而立,秀韵多姿,片片叠加的花瓣鲜艳中蕴藏着热烈,两幅作品相较,张锦培所绘牡丹整体用色更显淡雅。
• 上海古猗园 •
文字丨沈科妗
排版|思思
图片 |上海古猗园 都市艺拍 南京博物院
审核丨文保(基建)科
原标题:《每周猗赏 | 张锦培 绘《牡丹竹石图》》
关键词: